據統計,近10年來,我國每年惡性腫瘤每年的發病率增幅約3.9%,死亡率增幅每年約2.5%,在185個國家和地區中,我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于中等偏上水平。
楊學是中國藥科大學的一名博士生,于今年6月畢業,主研藥劑學方向。長期以來,她所在的課題組一直致力于原位STING(干擾素基因的刺激物)的原位疫苗(ISSAV)策略研究,旨在將原發腫瘤*轉化為原位治療性STING疫苗,以啟動高效和個性化的抗腫瘤免疫應答。
換句話說,他們研究的是一種廣譜性的癌癥治療疫苗,打破了腫瘤異質性和免疫抑制的束縛。
01
人生總是充滿了意外,有的帶來災難,有的帶來驚喜。
在楊學的研究過程中,就遇到了很多個“意外”。從查文獻,到完整的實驗設計,再到具體的實驗操作,整個研究的工作體量之大、實驗難度之復雜,都是超乎預想的。
楊學主要驗證了原位疫苗策略在四種動物模型上的療效。“每一次就要做100只老鼠左右,然后又做了四次,然后其中還會有一些失敗的,所以我整個過程可能快有一兩千只老鼠,然后,而且我這個小鼠做的是小鼠黑色素瘤,所用的是C57小黑鼠。然后小黑鼠的話,它比較兇。”楊學說道。
她的聲音沒有任何疲憊感,而是充滿了堅定。
實驗中也遇到過技術困難,比如為靜脈給藥這個技術就是鉆研了很久才得到突破。在困難面前,專注、專心、鉆研就是打敗它們的最好工具。沿著前人的路,楊學一邊查文獻,向人請教,一邊摸索著往前走。
經過無數次實驗后,楊學和她的小伙伴們驗證了這種疫苗在理論上的可行性。這對腫瘤免疫治療來說,是一種極-具希望的新型治療方式。
02
實驗試劑的選擇,對研究過程來說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,試劑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實驗結果。在確定試劑前,楊學的常用辦法是通過網站、專業論壇、文獻引用等,進行比對和參考。
值得一提的是,普諾賽的DMEM干粉被他選中,為楊博士及腫瘤免疫研究進展貢獻了綿薄之力。
03
當初的實驗過程,如今說起來云淡風輕,里面卻藏著飽滿的人生,藏著少年人的孤勇與執著。
而正是對科研的這一份熱愛與偏執,埋成了一顆種子,經過時間和汗水的澆灌,一點點長大,長成參天大樹時,便覺得,當初的辛苦是值得的。
楊學博士畢業后,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繼續做科研。科研之路注定是孤獨的,路途曲折漫長,但她的每一步,都“落子無悔”。
星光不問趕路人,只要出發,希望就一直都在延續。